按照盐城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部署,今年射阳县将全面开展省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创建工作,年内要通过省级验收。根据省、市相关文件精神,射阳县全面启动省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创建工作。
今年年底前射阳县将建成省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,建成AAAA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输体系,实现农村公路建、管、养、运协调发展,打造一个覆盖射阳特色产业、生态旅游、美丽乡村“农村公路+”服务品牌,全面建成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农村公路体系。
创建工作达到“五个全面、五个100%”目标:路网结构全面优化,行政村通达双车道四级以上公路比例达100%;安全条件全面改善,安全隐患治理率达100%;养护工作全面加强,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%;路域环境全面提升,县乡道公路宜林路段绿化率达100%;县、镇、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全面覆盖,镇村物流布点率达100%。
创建路段为结合射阳县产业布局和旅游景区特点,重点打造“115”示范环线。“1”,即全县1个大环线:依托228国道、226省道和县道新长线、海堤线、射千线以及幸福大道,途经海通、射阳港、临海农场、千秋、合德、开发区、兴桥、盘湾、洋马、盐场等镇区和单位,串联鹤乡菊海、海王禅寺、石材展示馆、贝拉玫瑰园、友爱马场、日月岛生态公园、千鹤湖公园等旅游、休闲景点,凤凰农业园、航空产业园、陈洋草编、场地共建等特色产业园,裕民村、万隆村、新庄村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。环线路里程152.4公里,其中双车道四级路32.75公里,县道72.8公里,国省道46.85公里。“15”即15个镇区示范环线。围绕各镇区产业特色和美丽乡村规划,结合乡村旅游和康居工程示范点建设,划定15个镇区小环线,里程计295.54公里(详见附图)。
创建时间为今年一季度启动创建工作,下达创建任务;二季度完成立项、设计、招标并开工建设;三季度全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,完善各项管理制度;四季度完成创建任务。10月份完成县级自检,11月份报市级验收,市级验收合格后报省级验收;12月底前完成省级创建验收工作。
创建工作任务为对照“四好”创建验收标准,县级负责实施道路路面优化、危桥改造、安保等项目,镇区负责实施绿化提升、路肩达标、土地流转、青苗补偿等项目。主要创建工作任务为
“建好”方面:改造路面里程45.36公里,其中县道改造路面13.3公里,乡村道改造路面32.06公里。改造危桥90座,其中危桥改箱涵40座,改建桥梁50座。完善临河、陡湾、陡坡等隐患路段防护栏设置,总长度41.19公里。完善标志标牌432块,道路标线出新1.5万平方米,增设警示桩3240根。对农村公路上道路和桥梁安全隐患进行排查、整改;“管好”方面:县、镇、村道补植绿化15.68万株。实施路肩培土,保证道路两侧路肩宽度不低于75厘米,路肩培土10.14万方。栽植绿化、漆划标线、埋设警示桩等实现路宅分家;开挖边沟实现路田分家,计开挖土方6.88万方。完善养护管理制度,做到养护管理制度化,队伍建设规范化、资金保障常态化、路政管理正常化;“养好”方面:出台相关政策,明确养护经费保障渠道和办法。出台相关文件,提高村道列养率。县镇出台县、乡、村道维修管理办法,稳步提升好路率指标;“运营好”方面:加大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建设力度,合理布局,城市公交、农公班线、镇村公交,有机衔接。强化村级物流点布设,达到村村有物流点。
为确保创建成功,射阳县加强组织领导。县农路办建立“四好农村路”创建督查考核制度,统筹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工作。各镇区也把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摆上重要议程,明确创建目标,细化创建任务,严格创建标准,紧扣时间节点,落实创建责任,全面启动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创建工作,迅速在全县掀起创建热潮,形成“比、学、赶、超”的浓厚氛围;加大宣传引导力度。各镇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,通过典型示范、主题示范、区域示范等多种方式,大力宣传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意义和成效,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、支持和参与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良好氛围;强化考核推进。建立“季度现场会、月度通报会、每周自查会”的督查机制,及时对“四好农村路”创建成效进行公示、监督和评价,并将督导结果列入对镇区年终的考核。同时,出台《射阳县省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创建考核管理办法》,对省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,因管养不善被媒体和民众投诉(三次以上)引起社会反响的镇区,给予通报批评,限期整改,确保创建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