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幕低垂,华灯初上,家住高铁站附近的居民陆续结伴来到站前广场,或慢跑散步,或跳舞唱淮……曾经闭塞的城北片区由于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的“落户”焕发出生机和活力。
为策应“高铁时代”到来,建湖县委、县政府围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打造一流城市坐标的思路,依托徐宿淮盐高铁建湖站,高起点、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综合客运枢纽工程。项目秉承“以人为本”的设计理念,突出意境营造、便捷换乘、秩序管理、节能降耗、生态绿色等“五大”元素,处处彰显人文关怀和匠心独具。其中地下停车场设置采光井7个,实现自然采光和通风;枢纽顶层铺设光伏发电组件,为地下车库提供照明;站前广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,有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。据负责运营的建湖京建投资公司经理杨志明介绍:枢纽顶层60KW光伏发电站,采用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”模式,日均发电量可达250度,雨水收集器最大蓄水量为800立方米,可满足绿化灌溉、道路冲洗、地下水补充、厕所冲洗、洗车场用水等多种需要。
“地面进站、地下出站、分区管理、人车分流”也是设计的一大“亮点”。科学合理的出租车、网约车、社会车辆停放区规划和高效顺畅的交通流线设计,全面提升了人们出行体验。
“以前这儿荒凉,散步也没个地,现在随时可以约起来”。家住水韵绿城小区的张大姐欣喜地说道。随着枢纽的建成,夏遮阳、冬落叶,曲径通幽的广场林荫道成为附近许多居民散步休憩的好去处,水景喷泉周边则成为广场舞爱好者们经常“打卡”的网红点。
枢纽带给群众“诗”般向往生活的同时,也为人们“远方”逐梦带来了便利。据悉,自枢纽运营以来,目前日经建湖站“K”“G”“D”字头列车24班次,日出站、进站客流量均达500人次左右,最高峰出站人数近800人。“随着连淮扬镇、盐通、宁淮城际等铁路的陆续建成,本站出发可直达南京、上海,届时班次和客流量必将成倍攀升”。高铁建湖火车站站长王明征对前景充满期待。
枢纽的主要功能是集疏运,做好无缝式衔接是关键。据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,今年6月份,枢纽公交首末站全面正式启用,站场配备10台充电桩,可满足20台公交车同时充电。目前,已有10路、18路、20路、22路等4条城市公交线路直达高铁站,日发班131班次;18条县乡客运班车也正常进驻枢纽三级客运站轮流发班;里下河作业区至高铁建湖站集疏运道路也将于年内建成通车;高铁沿线综合环境整治正在持续有力推进。
“就近选些家乡土特产给亲家,真的很方便”。即将乘坐D5673次列车赶往徐州的吴女士临行前在枢纽门市挑选着随手礼。据了解,为方便旅客,三间商铺招租取得积极进展,一间超市、一间餐厅已成功签约;350平方米的建湖名特优产品销售中心已组织上架藕粉圆、咸鸭蛋、大鱼元、玻璃工艺品、冈西剪纸等近20个特色产品,通过高铁站南来北往的旅客,将建湖品牌推介到全国各地,走向世界。
枢纽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、货物流,这些“流量”经枢纽吸附、转化,由量变到质变,不仅可以给城市带来活力,更可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能。枢纽既是交通集疏运的综合体,也是各种经济要素集聚、各类商务业态融合的城市综合体,更是带动周边土地开发,产业升级的“孵化器”。“下阶段,我们将围绕高铁做文章,聚焦枢纽谋发展,全面释放枢纽增值功能,充分发挥辐射作用,为建湖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赋能”。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高文勇信心满怀地表示。